English

千秋光焰照诗坛

2004-03-07 14:25:00 来源:博览群书 刘梦芙  我有话说

钱仲联先生享年九十六岁(1908~2003),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诸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著名学者王元化称“钱先生是当今中国文化的弥足珍贵的国宝级人物”;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亦云:“现在被尊奉为大师的似已多起来了,而真正的大师却珍稀如凤毛麟角。钱仲联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诚哉斯言。在二

十世纪学术界,钱先生是足可与王国维、马一浮、陈寅恪、钱穆、钱锺书诸家相提并论的国学大师,是“百科全书”式的鸿儒。尤其是在诗学研究方面,其范围之广,难度之高,贡献之大,前无古人,后罕来者。

钱先生治学淹贯闳通,涉及多种学科,著述多达六十余种,而最令人瞩目的成果则是古典诗文集的笺注和校勘,有《鲍参军集补注》、《山谷诗任注补初稿》、《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李贺年谱会笺》、《剑南诗稿校注》、《后村词笺注》、《吴梅村诗补笺》、《沈曾植集校注》、《人境庐诗笺注》、《钱牧斋全集》(标校)、《海日楼札丛》与《海日楼题跋》(编校)、《陈石遗诗论合集》(编校)共十多种,就内容而言,跨越了南北朝、唐、宋、明、清到近代各个历史阶段。诸著无论是创注(陆游、沈曾植、黄遵宪诗注、刘克庄词注),还是补注、集释、编校,无一不是功力精深之作,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其中如《剑南诗稿校注》共8册近280万字,注陆游诗9200余首,王蘧常先生叹为“并世无人敢措手”;而沈曾植《海日楼诗》博涉经史百子、金石舆地、书画乐律、佛道二藏,其典奥艰深的程度远越历代诗家专集,钱先生悉为注出。著名学者张尔田称“硕夥纤屑,昭晰无隐”,比之于“施、顾之注苏,任、史之注黄”。《海日楼诗注序》,载《沈曾植集校注》上册,中华书局2001年12月版?注黄遵宪《人境庐诗草》,是钱先生青年时代奠立学术地位的开山之作,钱锺书先生《谈艺录》誉为“精博可追冯氏父子之注玉溪、东坡”,并在《文学研究》发表专文,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认为完全可以取代以前的一切韩诗旧注。

钱先生学问之淹博深邃,固为近世罕有,而于清诗之研究尤称绝学。历来认为诗至唐代已臻顶峰,唐以后诗则每况愈下,明七子即承严羽《沧浪诗话》之说,大谈“诗必盛唐”。近代学者如章太炎说唐以后诗“语不足诵”;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后世莫能继焉”;鲁迅说“一切好诗,到唐已经做完”;文廷式、梁启超同样认为清诗不足取。这些观点,在学术界影响甚大,现当代人著各种文学史,纷纷耳食,对清诗普遍评价不高。钱先生对清诗(包括近代诗)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撰写大量论著,以精密的考证、充实的论据、全方位的比较和阐析,指出清诗的总体成就“超越元明,抗衡唐宋”,推翻了上述诸家的结论。先生十九岁时,即在《学衡》杂志发表《近代诗评》,以骈文体式,纵论清末民初各种诗派。1936年完成专著《梦苕庵诗话》(齐鲁书社1986年出版,收入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系统详论清代尤其是鸦片战争后晚清名家与作品,介绍与考订有关诗史价值之杰构,并论及民国诗人诗作,论述作家百余人,作品在千首以上。自八十年代初至1999年,陆续出版《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梦苕庵论集》(中华书局)、《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诸书大部分篇幅皆论述清代诗词。近百年来,没有哪一位学者像钱先生这样,在清诗研究方面付出如许心力,称为一代开山巨手,当之无愧。他主编的《清诗纪事》共11卷一千多万字,钱锺书称为“体例精审,搜罗宏博,足使陈松山却步,遑论计、厉……仲联先生自运,卓尔名家,月眼镜心,必兼文心史识之长”。“钱先生与诸君子之愿力学识,文史载笔,当大书而特书,举世学人受益无穷”。《钱仲联学述》,第97~98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周振甫、季镇淮、程千帆、王元化等学者亦纷纷赞誉。自1990年至1998年,《清诗纪事》连续四次获全国图书一等奖,闻江苏古籍出版社近日将重印。

钱先生成就之卓绝,还体现在诗词与骈、散文创作方面,与其文学研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而这方面的成就,似乎还未引起学术界充分的关注。

钱先生出身于旧时代士大夫家庭,家学渊源,钱先生自髫龄即学为诗,所著《梦苕庵诗》,从十五岁时?1922?开始存稿,二十四岁时?1931?与王蘧常?瑗仲?合刻《江南二仲集》行世,获得当时著名诗人许承尧、张鸿、陈诗、陈衍、杨圻、金天羽的高度评价。陈衍采其诗入《石遗室诗话续编》,金天羽称为“才雄骨秀,独出冠时,老夫对此,隐同敌国”《梦苕庵诗词后记》,钱学增撰,广东南社研究会编印本,1994年4月版?,并为1937年无锡国专排印本《梦苕庵诗》三卷作序,勉励钱先生开创诗国大业,“图王即不成,退亦足已称霸”。此后钱先生虽致力于学问,但作诗坚持不懈,中年又开始填词。至1994年,广东南社研究会编辑排印《梦苕庵诗词》,收诗7卷共1427首,词1卷共58阕。而1994年至2003年这十年中,钱先生又创作了大量诗篇,未曾入集,有待搜辑。钱先生为诗终其一生,长达八十余年,就这一点而言,于他同辈的学者中,无人可及。

《梦苕庵诗》的早期作品以吟咏山水为主,风格清隽灵秀,“心情生活与山水背景相适应,诗作幽雅精致,艺术可算早熟”。(《钱仲联学述》,第9页)1931年秋,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后,钱先生的诗风开始发生变化,在笺注晚清诗歌革新的代表、爱国诗人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的同时,写出大量愤慨国事的作品,悲壮激越。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军全面侵华,钱先生携眷随无锡国专西迁,“远走湘桂粤港,所为诗意境益恢”,纪述抗日战事与万里流亡的旅途生活,兼写雄奇绚丽的山水风光,力作殊多,足以上继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所作系列名篇。尔后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诗中突出反映国共内战及“文革”期间的重大时事,寄托苍凉郁勃的忧世情怀,诗歌的思境与艺术,均达到一个时代的高峰。拨乱反正后以至改革开放时期,诗人进入晚年,诗笔渐趋平淡,但骨力不衰,时有雄篇杰句。一部《梦苕庵诗》,气象恢宏,内涵深广,充分抒写二十世纪中国知识人士饱经沧桑血火的苦难历程与心灵悲感,堪为一代诗史。

钱先生全面继承传统诗艺,广挹百家精华,“一法不舍,一法不取”,变化神明,宏开新境。一般诗人或学唐,或学宋,或上法汉魏六朝,于元明清三代诗缺乏深入的探索,甚至不屑一顾。钱先生则不然,“少年为诗,即力探柳子厚、陈简斋、姜白石、谢皋羽、阮石巢、厉樊谢诸家之奥”(《梦苕庵诗词后记》,钱学增撰,广东南社研究会编印本,1994年4月版);青壮年时期除取法杜甫、韩愈、李贺、李商隐、陆游、元好问等唐宋金元诸大家外,对有清一代诗人如钱谦益、吴伟业、钱载、黎简、黄景仁、王昙、郑珍、龚自珍、姚燮、黄遵宪、丘逢甲、金天羽以及“同光体”魁杰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等人之诗皆汲其神理,为我所用,古近体长短篇无一不工,形成沉雄博大、瑰丽多彩的创作风格。钱锺书先生评(《梦苕庵诗》“天海伟观,一集兼备”,《钱仲联学述》,第47页)谓兼有金天羽《天放楼诗》与沈曾植《海日楼诗》之特色,片言居要,精切不移。其次,钱先生渊博的学养既用于笺注前人诗,又服务于自家创作,诗中大量融化经史子集、释道二藏的事典,万象森罗,百灵奔赴,使诗之意境更趋含蓄沉厚,风格典雅高华,合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二而一之。文廷式所言“照天腾渊之才,茹今涵古之思,磅礴八极之志,甄综百代之怀”(文廷式《云起轩词・自序》),在钱先生诗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笔者近二十年来阅读的现当代名家诗集不下数百种,其中像钱先生这样集古今之大成者,寥寥数人而已。《梦苕庵诗》的总体成就,无论是与两千年来历代诗家做纵向比较,还是与同时的二十世纪传统诗人作横向比较,堪居第一流大家之列。

《梦苕庵文存》收入用文言骈、散体撰写的各类序、跋百余篇,既是深蕴卓识的学术论文,又是艺术性极高的美文。骈文如《海日楼诗注自序》、《道藏源流考序》,散体如《全清词序》、《闲堂诗存序》、《固庵文录序》、《选堂诗词集序》等,评章学术,考镜源流,胜解澜翻,精义叠出。文风一如诗词之奄有众美:散体气格之雄峻奔放如韩昌黎,笔势之浑灏流转似苏东坡,而议论风发、藻采?丽又若钱蒙叟。骈文更是用典浩博、属对精工,融六朝、唐、宋、清文名家之英华于一体,鳌掷鲸 ,云蒸霞蔚。与钱先生年辈上下的学人中,如沈轶刘、钱锺书、饶宗颐诸先生,作骈散文均称高手,但气象、笔力皆稍逊梦苕庵一筹,读者试取诸家文细较可知也。

我国三千年来的古典诗学,正是一个创作学的体系,学问从创作中来,升华为理论,又去指导创作,这与历代先哲强调知行合一的观念密切相关,用现代语来说就是实践出真知。诗词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语言高度凝炼的精华,其思想、情感、格调、神味,全靠词句、典故、对仗、平仄音韵等外在的形式来表现。如果研究者缺乏创作甘苦的体验,未得诗之三昧,其鉴赏批评必然难以切中肯綮,甚至不能区分作品的高下优劣,理论流于空谈谬说。时下各类书刊、鉴赏词典中的大量泡沫文章,多是不能作诗者笔下的产物。对当今学术界漠视诗词创作以及理论中出现的弊端,钱先生在《学述》中畅谈切身经历,并提出严肃的批评:“我终身孜孜不倦地探究追求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诗填词成为我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旧体诗词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已经生机断绝,濒于熄灭,将被新体诗所替代。理由是自绩溪胡适之先生倡导新体诗以来,新体诗卓然可与古诗人所作争胜者未见。而新体诗人之前驱如俞平伯、沈尹默诸先生, 假而辍不复为,转而从事旧体诗之写作矣,写之乃弥工,兹是证古诗之生机尚存,如人之老当益壮也。此外,诗歌创作不仅是抒情言志的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是文学研究尤其是我一直从事的诗集笺注工作的必要基本工夫……眼下有些人号称鉴赏诗、注释诗、研究诗而不通音律,不能为诗,甚至不辨平仄,致使其对诗歌的理解和阐说往往是雾里观花,隔靴搔痒,有时还会闹出常识性的笑话来。这样的教训是应该记取的。因此,我作诗填词,为骈散文,终身不辍。”(《钱仲联学述》,第58、59页。)由此可见,钱先生在学术上之所以成就超卓,始终不离文学创作,是重要的原因。饶宗颐先生说:“一切之学必以文学植基,否则难以致宏深而通要眇。”?《固庵文录》第279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这是确凿不移的真理。前辈学者的业绩,已有充分的验证。而建国后培养的中青年人文学者,失落了创作与理论相结合的传统,即使适应时代风气,在治学方法上有所更新,建构了不少所谓体系,总体成就却远远达不到大师的境界。

笺注、考证之学,到清代蔚为大宗,钱先生承接这一传统而发扬光大之,但与皓首穷经、重道轻文的学究们迥然异趣。仲联先生既具有渊博的学养,更以第一流大诗人的慧心卓识来论诗、选诗,故而目光如炬,洞察精微,《梦苕庵诗话》、《梦苕庵论集》及骈、散文序跋中许多结论,历久弥新,至今无人能够突破。又因为钱先生是诗人,注诗亦远胜于不能诗之学者。张尔田称其注沈曾植诗,“由诗人所隶之典,以曲会夫诗人之意,将叟所谓不可尽知者,亦且于是焉或遇之。”?《海日楼诗注序》,载《沈曾植集校注》上册,中华书局2001年12月版?冯振亦称其注黄遵宪诗,“抑自来能诗者未必注诗,注诗者不皆工诗。而仲联自造,掐擢肾胃,不懈而及于古,并世胜流固多称之矣。以诗人而注公度诗,吾知其必有当也。往者钱牧斋以诗鸣一代,其笺注杜诗,论者谓为多得少陵微旨。盖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非诗人注诗,莫能合二为一也。”?《人境庐诗草笺注・冯序》,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7月版?今人推崇钱先生笺注之学,多惊叹其知识之广、用力之勤,而不知有诗人之慧悟方能独得玄珠,所誉就未免失诸皮相了。

然而笔者更推重钱先生宏扬民族文化、坚持传统学术本位的独立人格与崇高精神。在举国崇尚白话文与新诗、顶礼膜拜西学之时,钱先生不随流俗,甘于寂寞,坚持创作传统诗词与骈散文,学术上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笔者以为,此即陈寅恪先生所言独立精神之体现。若以西方自由民主、个性解放等价值观念来衡量,钱先生著作中似难有吻合处,且不免留有政治高压下的思想印记,但拂拭浮尘,即显美玉精金之实质。正是出于有包括钱先生在内的一批前辈学者、诗家的护卫、承传,祖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在一次次劫难中延续生机,顽强发展,如同沙漠中辟出一块绿洲,使后世子孙的心灵有栖息之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儒家的信念与抱负并未因沧桑易代而销沉光彩,即使到了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也必然有新一代知识精英接过前人的火炬,照亮中华文明繁荣发展的道路。

钱先生读书过目不忘,悟性极高,处事精细而极敏捷。钱先生又是一个对生命与生活充满激情的性情中人:“尽管他身材矮小,不足1.60米,面容清瘦,但一头白发,硬似银针,讲课谈话,声如裂帛,兴奋之时则手势舞动,两目炯炯,极富感染力。”?王英志《钱老的脾性》,载《学海图南录》,第89页?发火骂人时,“的确如炸雷一般厉害,使人很难相信在这么一个矮小的老年躯体内竟会充溢着如此巨大的激情”,但他又是“一个非常有感情、宽大为怀,能平易待人的长者,决不会乱发脾气”。?马亚中《润物细无声――从学钱仲联教授杂忆》,载《学海图南录》,第92页?这正是一种诗人气质。

笔者敬仰钱先生的学问,十多年来执门外弟子礼请益,通函数十封,三度赴吴门拜谒。蒙先生多次赠其专著,并为拙著题诗、作序,诗词酬唱,则心曲相通。先生为我学诗旅程上一大导师,栽培之德,永志弗忘。今撰此文,即以先生赠诗作结,励我登攀之志:

诗国桐城首我钱①,

《藏山阁集》世争传。

海峰力法前修古,

惜抱弥尊创派贤②。

潜岳书来音落落③,

吴趋梦去理绵绵④。

积薪居上何须说,

迈步期君俯九天。

――《梦芙自岳西寄诗见怀,奉报长句》

钱仲联 1998.11.26

注:

①:钱澄之,字幼光,桐城人,明末爱国遗民。

②:刘大 、姚鼐创桐城诗派。

③:“潜岳”即天柱山,我家乡所在县名岳西,与潜山交界。

④:“吴趋”指苏州。先生自注:“神理绵绵”,出《世说新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